查看原文
其他

德宏非遗 | 遮帕麻和遮咪麻

德宏文旅 2021-07-27


遮帕麻和遮咪麻





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遮帕麻和遮咪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遮帕麻和遮咪麻》是阿昌族有口皆碑、家喻户晓的创世诗,是一部对阿昌族子孙传习教化的教科书,它有唱诗和口头白话两种传承形式。主要流传于梁河县九保、囊宋两个阿昌族乡的阿昌族村寨。遮帕麻和遮咪麻内容包括了造天织地、人类起源、补天治水、降魔除妖和重整天地。以神性与人性结合的“英雄”人物遮帕麻和遮咪麻创世、救世、治世为主线,以推崇英雄形象、标竖民族精神为灵魂,通过奇异的想象,结合对自然界的感性认识,以解释事物的成因为血肉,运用阿昌族语言,把阿昌族独特的心理素质、道德观念、思想意识和文化形态凝结成文学作品。作品结构工整、内容丰富、构思缜密、情节离奇、语言质朴,人物的神化、幻化给作品罩上了一层扑朔迷离的神奇色彩。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有机结合,表现出较强的趣味性和哲理性,这是其作为少数民族传世史诗的重要艺术特征。
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阿昌族群众中,流传着一个古老而美丽的创世神话故事《遮帕麻和遮咪麻》。

▲遮帕麻和遮咪麻雕像
相传,开天辟地的天公“遮帕麻”和地母“遮咪麻”是阿昌族的创世始祖,遮帕麻编好了天,遮咪麻织好了地,他俩又共同创造了人类。遮帕麻教人们打猎、捕鱼。遮咪麻教人们生火煮食,他们俩还教人们驯养飞禽走兽、结绳记事,人类在美丽富饶的大地上生活着。
但是,人类自由幸福的生活遭到了火神和旱神腊訇降的嫉妒。他制造了9个假太阳烤干了水塘,晒枯了花草树叶。在大地上的生灵面临毁灭的时候,遮帕麻和遮咪麻用法术战胜了腊訇,制作了一张巨大的弓和一支巨大的箭,射落了假太阳,人类又获得了新生。为了让人类永远幸福地生活下去,遮帕麻教男人耕田种地,遮咪麻教妇女纺纱织布。


▲《遮帕麻和遮咪麻》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其间,人类还经历了种种磨难,遮帕麻和遮咪麻都一一化解,为了防止天地间再出现妖魔破坏世界,遮帕麻和遮咪麻为人们祝福后飞上了天空,遮帕麻骑上月亮,遮咪麻骑上太阳。白天,遮咪麻俯瞰着大地;夜晚,遮帕麻巡视着天空。他们守护着人类的安宁。



《遮帕麻和遮咪麻》作为一部叙述创世的长诗,形象地反映了人类从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的状况。故事中的盐婆神话是古代西南民族游牧文化的一块"活化石"。《遮帕麻和遮咪麻》是阿昌族文化发展的一座丰碑,阿昌族将其称为"我们民族的歌"。


历史上还流传下来一种祭祀天公"遮帕麻"和地母"遮咪麻"的古老宗教仪式,1993年5月德宏州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决定将阿昌族节日名称统一为阿露窝罗节,于每年公历三月二十日举行,节日时间两天。阿露窝罗节期间,在宽阔的舞场上竖立起节日标志,其顶部架设着一张弓箭,箭直指苍天,象征着遮帕麻用它来射落魔王腊訇制造的假太阳,青龙和白象代表吉祥如意。过节时,阿昌族男女老少都穿上鲜艳夺目的民族盛装,翻山越岭,汇集到舞场。先由"活袍"在标志前焚香念诵古老的祭词,杀一只红公鸡用以祭祀遮帕麻和遮咪麻。然后大家入场跳阿露窝罗舞。

△王小川 摄



德宏,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傈僳族、德昂族等民族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世世代代繁衍生息息,在生产生活中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传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它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对坚定文化自信、延续中华民族文脉、追寻文化多样性、激活文化软实力发展等各个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来源 :德宏读本、阿昌风情

编辑 :杨国芯  韩 硕   审核:张 恒


免责声明

  • 本微信公众平台所发表内容注明来源

  • 的,版权归原出处所有。

  • 转载内容只以信息传播为目的,

  • 仅供参考,如有侵权,即刻删除。

  • 联系电话:0692-213026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